English

风云留青史细微见精神

1998-05-2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可谓风云变幻,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曲折、最丰富多彩的篇章之一,有时惊涛骇浪,有时阴霾满天,有时阳光灿烂,出现许多戏剧性的变化。说到这段历史,就不能不提到周恩来,从1919年五四运动,到1976年“文革”结束,半个多世纪中发生的许多大事,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,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外交、文化中的几乎每一件大事,无不留下周恩来的身影,而且多少年后,人们仍然会感受到他对历史的影响。周恩来这样的人物,永远会是传记家最感兴趣的对象。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和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1799年逝世后不久,出现了他的第一部传记,此后到1899年,关于他的传记达至502种,本世纪有关他的传记没有见到确切的统计,大约已近千种。从经历、从历史地位、从人格力量等各个方面来说,周恩来都是可以同华盛顿相比较的人物,我们可以断言,未来的中国传记史上,同样会有一个“说不尽的周恩来”。

近二十年来,我国出版的有关周恩来的传记,不算那些短篇的回忆录,粗略的统计,在120种以上,其中有写他的某一个阶段的生活,有写他某一个方面的经历,有写他与某一类人的交往,也有“一生”、“年谱”这样全面记述的作品,这些传记对人们认识周恩来、研究周恩来和学习周恩来都是有意义的,不过,对周恩来这样在历史上留下巨大足迹的人物,人们特别需要的,是一部纪念碑式的传记———即历史性和文学性、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统一的,既完整、准确地记述他的一生,同时又鲜明、生动地表现出他的人格的长篇传记。当然,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需要收集、整理、鉴别和研究大量的材料,需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透彻了解,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文学修养,这样的经典之作也许是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的。

我们欣喜地看到,最近闻岩主编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周恩来大事本末》向这个方向前进了一大步。全书近80万言,不仅以其规模的宏大和资料的详备使我们感到震惊,而且以其独具一格的结构和生动的效果使我们感到欣喜。编撰者把周恩来的一生活动和业绩分解为8个大的方面,每个方面选择若干大事,特别是那些对历史和民族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,叙述周恩来在其中的作为。这400多件大事,基本上概括了周恩来的一生,而且由于是分类叙述,重点突出,格外醒目,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特殊兴趣的读者会感到特别方便。这种形式既适应了我们目前对周恩来的认识和研究水平,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化。本书的编撰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和《党的文献》杂志编辑部的研究人员,凭借这样有利的工作条件,他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,且取舍精当,结构合理,完整连贯,耐读耐想。可以说,《周恩来大事本末》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周恩来传记,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影来看待,把它作为到1976年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题史来阅读。

本书并不满足于排比“大事”,而是细述“本末”,以周恩来的一生“大事”为纲领,以“本末”为线索,有“本”有“末”,“本”“末”兼济。传记同历史著作的主要区别,就在于历史学只叙述“大事”因果,传记则不但记录事件,而且要再现传主人格。传记要完成这一任务,就离不开种种细节和轶事,细微之处最见精神,中外传记史上的一些伟大作品,如司马迁《史记》、普鲁塔克《希腊罗马名人传》、鲍斯威尔《约翰逊传》的成功经验正在于此,单纯年谱式的大事记无法写出人格;当然,当前流行的一些人物传记一味热衷于披露秘闻,以至于捕风捉影、胡编乱造,同样也失落或扭曲了传主的人格。周恩来的一生,历经无数风浪,具有传奇色彩,《周恩来大事本末》形式为叙事,归旨却在写人,作者并不去猎奇,而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为周恩来作传,材料都经过核实,又随处可以看到翔实的细节和感人的轶事,作者虽无意为文,但文质兼具,把一部容易写死的书,写得颇为生动。读完本书,读者会真切地感受到,封面上那个可敬可佩、又可亲可爱的周恩来也在后面的几乎每一页中。

(作者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全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秘书长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